【正太铁路从哪到哪】正太铁路是中国早期的一条重要铁路线,它连接了山西省与河北省,是晋煤外运的重要通道。这条铁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其建设背景与当时的经济发展和军事需求密切相关。
一、正太铁路的基本信息
正太铁路,全称“正定至太原铁路”,简称“正太线”。它最初是由清政府在1904年批准修建的,目的是为了将山西的煤炭资源运往河北,以支持当时的工业发展和军事运输。该铁路于1907年正式全线通车,全长约250公里。
二、正太铁路的起点与终点
项目 | 内容 |
全称 | 正定至太原铁路(简称正太线) |
起点 | 河北省石家庄市(原名正定) |
终点 | 山西省太原市 |
全长 | 约250公里 |
建设时间 | 1904年开工,1907年通车 |
历史意义 | 晋煤外运的重要通道,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
三、正太铁路的作用与影响
正太铁路在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首先,它极大地促进了山西煤炭资源的外运,为华北地区的工业发展提供了能源保障。其次,作为一条连接河北与山西的重要交通干线,它在战争时期也承担了重要的军事运输任务,尤其是在抗日战争期间,成为物资运输的重要通道。
此外,正太铁路的建设还带动了沿线城镇的发展,如石家庄、阳泉等地因铁路而兴起,成为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商业中心。
四、现代视角下的正太铁路
如今,正太铁路已不再是单纯的货运线路,而是融入了现代铁路网络之中。随着京广铁路、石太客运专线等现代化铁路的建设,正太铁路的功能逐渐被替代,但其历史价值依然不可忽视。
总结来说,正太铁路从河北省石家庄市(原正定)出发,最终到达山西省太原市,是一条具有重要历史意义和现实作用的铁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