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行政许可听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在行政许可过程中,听证程序是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提高行政决策透明度的重要环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听证制度在行政许可中的适用具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和操作规范。以下是对相关知识点的总结与分析。
一、行政许可听证的基本概念
行政许可听证是指行政机关在作出涉及申请人或利害关系人重大利益的行政许可决定前,依法组织听证会,听取申请人、利害关系人意见的程序。其目的是确保行政许可决定的合法性、公正性和合理性。
二、行政许可听证的适用情形
并非所有行政许可都必须进行听证,只有在特定情况下才应当组织听证。根据《行政许可法》第四十六条的规定,行政机关作出行政许可决定前,若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应当听证的,或者涉及公共利益的重大事项,应当举行听证。
情形 | 是否应听证 |
法律、法规、规章明确规定应当听证的 | 是 |
涉及公共利益的重大行政许可事项 | 是 |
申请人或利害关系人提出听证申请的 | 可以听证(由行政机关决定) |
一般性行政许可事项 | 否 |
三、听证程序的基本要求
1. 听证通知:行政机关应当在听证会前7日书面通知申请人和利害关系人。
2. 听证主持人:由行政机关负责人指定,不得是本案调查人员。
3. 参加人员:包括申请人、利害关系人、案件调查人员、证人等。
4. 听证记录:听证应当制作笔录,由主持人、参加人签字确认。
5. 听证结果:听证笔录作为行政机关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重要依据。
四、听证的法律效力
听证不是行政许可的必经程序,但其在保障当事人权利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如果行政机关未依法举行听证,可能构成程序违法,影响行政许可决定的合法性。
五、常见错误理解与正确观点对比
错误观点 | 正确观点 |
所有行政许可都必须举行听证 | 只有在法定或重大利益情形下才需听证 |
听证可以由案件调查人员主持 | 听证主持人应为行政机关负责人,不能是调查人员 |
听证结束后无需记录 | 必须制作听证笔录并由相关人员签字 |
听证不影响最终行政许可决定 | 听证笔录是作出决定的重要依据 |
六、总结
行政许可听证是行政法治的重要体现,旨在实现公平、公正、公开的行政决策过程。在实际操作中,行政机关应严格遵守听证程序,保障当事人的陈述权、申辩权和参与权。对于考生而言,掌握听证的适用范围、程序要求及法律后果,是应对相关选择题的关键。
答案:
关于行政许可听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行政机关作出行政许可决定前,只要涉及公共利益就必须举行听证
- B. 听证主持人可以是案件调查人员
- C. 听证应当制作笔录,并由主持人和参加人签字
- D. 所有行政许可都必须进行听证
正确选项: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