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间合同是什么意思】“居间合同”是法律术语,通常指在交易过程中,由第三方(即居间人)为促成双方当事人达成协议而签订的合同。居间人不直接参与交易本身,而是提供信息、撮合交易或协助谈判,以获取相应的报酬。
一、
居间合同是指由居间人作为中介,帮助委托人与他人达成交易的一种合同形式。其核心在于居间人的中立性和服务性,主要目的是促成交易,并从中获得报酬。这种合同在商业活动中非常常见,尤其在房地产、贸易、金融等领域。
居间合同不同于委托合同和代理合同,它强调的是“撮合”而非“代理”或“执行”。因此,在法律上,居间合同的权利义务关系相对独立,需明确约定各方责任与报酬方式。
二、表格对比
| 项目 | 内容说明 |
| 定义 | 居间合同是指居间人向委托人报告订立合同的机会或提供订立合同的媒介服务,并由委托人支付报酬的合同。 |
| 主体 | 包括委托人、居间人、交易相对方(如买方或卖方)。 |
| 性质 | 居间人属于中介角色,不参与交易内容,仅提供服务。 |
| 目的 | 促成交易,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效率。 |
| 报酬 | 通常由委托人支付,具体金额可在合同中约定。 |
| 法律依据 | 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961条至第967条。 |
| 与委托合同的区别 | 委托合同中受托人代表委托人行事;居间合同中居间人仅为中介,不代为处理事务。 |
| 与代理合同的区别 | 代理合同中代理人有代理权,可代表被代理人签署合同;居间人无代理权。 |
三、结语
居间合同在现代商业中具有重要地位,尤其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居间人能够有效连接供需双方,促进交易顺利进行。企业在签订此类合同时,应明确权利义务,避免因责任不清而产生纠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