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扣件式脚手架搭设规范有哪些】扣件式脚手架是建筑施工中常用的临时结构,用于支撑作业人员和材料。为了确保施工安全,国家和行业对扣件式脚手架的搭设制定了相应的规范。以下是对相关规范的总结与归纳,便于施工人员理解和执行。
一、基本规范要求
1. 材料选择
- 钢管应为无缝钢管,规格一般为Φ48×3.5mm或Φ48×3.0mm。
- 扣件应为可锻铸铁制造,不得有裂纹、气孔等缺陷。
- 脚手板应采用竹、木或钢制材质,厚度不小于50mm。
2. 搭设高度限制
- 一般情况下,单排脚手架高度不超过24米;双排脚手架不超过50米。
- 特殊情况下需经设计计算并报批。
3. 基础处理
- 地基应坚实、平整,必要时进行夯实或浇筑混凝土垫层。
- 立杆底部应设置垫板或底座,防止下沉。
4. 构造要求
- 立杆间距、横杆步距、剪刀撑布置等应符合规范要求。
- 每隔6~7跨应设置一道剪刀撑,保证整体稳定性。
5. 连接方式
- 立杆与横杆之间通过扣件连接,严禁使用绑扎方式。
- 扣件拧紧力矩应控制在40~65N·m之间。
6. 安全防护
- 设置防护栏杆、挡脚板、安全网等。
- 脚手架外侧应设置警示标志,禁止非作业人员进入。
二、常见规范标准
| 标准名称 | 发布单位 | 实施日期 | 主要内容 |
|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 | 住建部 | 2011年12月1日 | 规定了扣件式钢管脚手架的设计、搭设、使用与拆除等技术要求 |
|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2016) | 住建部 | 2016年10月1日 | 对高处作业中的脚手架搭设、防护等提出具体要求 |
| 《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 | 住建部 | 2008年12月1日 | 虽侧重模板工程,但对脚手架的支撑系统也有参考价值 |
三、搭设流程简要说明
1. 施工准备
- 编制专项施工方案,进行技术交底。
- 检查材料是否合格,确保无损坏。
2. 基础施工
- 清理场地,回填土方并压实。
- 设置排水沟,防止积水影响地基。
3. 立杆搭设
- 按照设计间距放置立杆,调整垂直度。
- 使用水平杆连接立杆,形成框架结构。
4. 横杆与剪刀撑安装
- 按照规定步距安装横杆。
- 在适当位置设置剪刀撑,增强稳定性。
5. 铺板与防护设施
- 铺设脚手板,固定牢固。
- 设置防护栏杆、安全网等。
6. 验收与使用
- 搭设完成后由专业人员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 定期检查维护,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四、注意事项
- 不得随意拆改脚手架结构。
- 遇到恶劣天气(如大风、暴雨)应停止作业,并做好加固措施。
- 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佩戴安全帽、安全带等防护装备。
以上是对“扣件式脚手架搭设规范有哪些”的总结,涵盖了主要的技术要求、相关规范标准及搭设流程。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规范执行,确保作业安全与工程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