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甄选问答 >

仗马寒蝉历史典故

2025-11-10 15:33:34

问题描述:

仗马寒蝉历史典故,求大佬赐我一个答案,感谢!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1-10 15:33:34

仗马寒蝉历史典故】“仗马寒蝉”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人在权势之下不敢说话、噤若寒蝉的状态。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典故,具有深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一、成语释义

仗马寒蝉:

原意是指在朝廷中担任官职的人,如同“仗马”(指站在宫殿前的马)和“寒蝉”(冬天不鸣的蝉),虽然身居高位,却不敢发声,只能沉默以对。后引申为在权势压迫下不敢讲话、保持沉默的现象。

二、出处与来源

“仗马寒蝉”最早见于《晋书·王导传》:

> “王导字茂弘,琅邪临沂人也……时有童谣曰:‘五马浮江,一马化龙。’及帝渡江,遂以王导为丞相,而诸公卿皆从之,时人谓之‘五马渡江,一龙升天’。然当时朝政多由王导主之,群臣皆拱手听命,不敢发言,时人号为‘仗马寒蝉’。”

这段记载描述了东晋初期,大臣们面对权臣王导时的沉默状态,形象地反映了“仗马寒蝉”的含义。

三、成语演变与使用

随着时间的推移,“仗马寒蝉”逐渐成为一种比喻,用来形容在权力压制下不敢表达真实想法的人或现象。它不仅用于古代政治语境,在现代也被广泛用于描述社会中的沉默现象。

四、总结对比表

项目 内容
成语名称 仗马寒蝉
出处 《晋书·王导传》
原意 官员在权势下不敢发声
引申义 在压迫下不敢说话、保持沉默
使用场景 古代政治、现代社会中的沉默现象
文化意义 反映权力与言论自由的关系
现代应用 描述社会中因压力而不敢发声的现象

五、结语

“仗马寒蝉”不仅是一个历史典故,更是一种对现实社会现象的深刻反映。它提醒我们,在面对强权或压力时,如何保持独立思考与勇气,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