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以为常是什么意思】“习以为常”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意思是:对某种事情或现象长期接触后,逐渐觉得它很平常,不再感到惊讶或特别。这个成语强调的是“习惯”和“常态”的关系,表示人们在长期的重复中,对某些事物已经不再有特别的反应。
一、词语解析
| 词语 | 拼音 | 含义 | 用法 |
| 习以为常 | xí yǐ wéi cháng | 对某种事情或现象因长期接触而感到正常,不再觉得奇怪 | 常用于描述人们对某些现象或行为的适应和接受程度 |
二、词语来源与出处
“习以为常”最早出自《汉书·王莽传》:“天下多事,百姓劳苦,而官吏习以为常。”意思是说,官吏对繁重的工作早已习惯了,不再觉得辛苦。后来,“习以为常”逐渐演变为一个固定成语,广泛用于日常表达中。
三、常见用法举例
| 句子 | 说明 |
| 他每天早起锻炼,已经习以为常了。 | 表示长期坚持某事,已成习惯。 |
| 老板经常加班,员工们也习以为常了。 | 表示对某种现象的适应和接受。 |
| 这种不公平的现象,在这里已经习以为常。 | 表示对不合理现象的默认和容忍。 |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 类别 | 词语 |
| 近义词 | 熟视无睹、见怪不怪、司空见惯 |
| 反义词 | 惊奇不已、少见多怪、大惊小怪 |
五、使用注意事项
1. 适用对象:通常用于描述人对某种现象或行为的适应状态,而非具体事物本身。
2. 情感色彩:中性偏消极,有时带有对现状的无奈或批评意味。
3. 语境搭配:多用于叙述或评论中,不宜用于正式或书面场合过多使用。
六、总结
“习以为常”是一个非常实用的成语,用来表达人们对某种现象或行为的长期适应和接受。它不仅反映了人的心理变化,也体现了社会文化中的一种普遍现象。理解并正确使用这一成语,有助于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